非常感谢中央美术学院邀请我参加这样一个大会。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教育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扮演着一个领袖的角色,我觉得领袖是很难扮演的,我们圆桌旁在座的所有嘉宾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导者,可能都在我们各自领域的金字塔顶端,但我们要明白这个金字塔需要有一个非常大的底座,中国正是有很大的基底,因为中国非常大。当我们去探讨未来的设计教育时,我们需要了解设计教育不只是在金字塔的顶端,也有数以千万的设计学校在整个金字塔的中端和底端,我们如何去影响他们?领导力有的时候并不允许我们用这样自由的去享受所有在顶端的优跃,我们拥有更多的是责任,需要去帮助其他的一些学校、老师还有学生,帮助他们在金字塔中底端取得更多的进步。当我们探讨未来的时候,我思考了昨天听到许多的东西,关于设计、教育的理念,还有很多关于未来的想法。
我们可以回顾整个设计教育的历史,但我们从来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未来的定义就是未知,有人说我们现在生活在困难且充满危险和挑战的时代,我们听到很多关于AI的担心,人们的担心并不是一个新的境况,因为我们一直身处在困难的时代,所有过去的时代我们都有这种关于颠覆、暴力、威胁的发生。无论我们通过媒体看到什么,实际一切都没有那么和平,过去几十年都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更多的人在过着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健康状况,能够活的更久,和以往的时代相比,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去理解我们并没有处在一个全新的状况里面,只是一个不断地演进具有动态的一个环境之中,和我们过去的时代相比,今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未来。

IOC-D国际设计联盟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在行业里算是全球最大的代表,是由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学院和设计机构组成的一个大的国际机构。作为国际设计联盟的主席,我有条件能够去全球各地旅行,了解全世界各地激动人心的设计和变化,同时让我变得更加丰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权,我对此非常的感激。我想要跟大家去分享两个小故事,是在过去三个月以内发生的一些事情,在过去三个月里,作为IOC-D的主席,我参加了两个活动,一个是思考金字塔顶端的活动,一个是思考金字塔底端的活动,从不同的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讨论未来的设计教育。今年10月份在蒙特利尔的设计宣言活动中,我们集中了18个国际设计组织,代表不同的设计师和不同的方面,还有规划师、建筑师等等,有三个联合国的机构,还有联合国环境署,是由包括学校的600多家国家设计实体,进行了连署的宣言,我们代表了超过100万在一线的设计师,这非常让我们骄傲。在今年9月,我在成都待了一个月,我们有个IOC-D工业设计项目,有20个英国和中国成都的设计的学生在一起合作,这个项目叫做“从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设计”,这个是一个草根项目,是和成都当地的一个模具公司进行合作的。9月份我和很多的学生去合作,他们尝试着做一系列的具体项目,10月份又和全世界领袖一起探讨设计的未来。9月和10月做的是不同的事情,有的内容是类似的,有的是彻底不一样的,但我们需要记住很重要的一点是从峰会顶端和底端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觉得设计和设计教育的基础是全球性的,是普适性的。尽管设计教育是动态的且不断在改变的,它实际上并没有改变那么多,我是在有复印机、笔记本之前上的设计学院,我们不得不用笔在纸上画图,所以这个过程是很像的,设计教育作为这个过程并没有改变那么多,但我们周围世界的变化却很大,最重要的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设计教育都是和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紧密相关的。如果基础都是相同的、普适的,那我们去解释这一切的时候,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都需要就这个环境进行改变和适应,我们不可以用一种型号就去适应所有。

我要讲一讲什么是蒙特利尔宣言,我希望你们可以上网去下载,因为这个是一个持续的事情,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其中,因为大家都配生活在被设计的更好的世界里面,这也是整个宣言的最后一句。大家可以去读这个宣言,其中包括很多的想法,关于设计的潜力,设计师的责任,还有设计师有能力去做好的事情,但也不要忽视设计师也有很大的能力可以造成损坏或伤害,有时候人们会认为设计的东西都是好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多糟糕的设计为我们带来很多的损害,我们应该为其负责,所有关于设计的糟糕的东西都是由我们设计的,我们自己要知道这一点,所以我们整个的宣言是和这一切都相关的。
宣言中提到我们需要有效地传播设计的价值,有时候一些设计师们并不知道,我们需要用设计举证或者评估的方法,让所有人都可以理解一些设计的东西。我们也讨论了很多的设计对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的影响,因为设计很多时候是将科技引入我们生活的一个媒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设计师的独立宣言,我们作为设计师、建筑师,要举起我们的旗帜,去呼唤合作与行动的机会,让一些非设计师能够去倾听我们的声音,也是邀请这些设计以外的世界来了解、加入我们,比如世界设计联盟尝试着去吸引其他的世界机构可以跟我们讨论,开始他们都不情愿,直到我们所有的设计师都是在一起呼吁合作,他们可以跟我们一起进行对话,结果我们输出了超过20个项目,计划在未来一年里面去实现。在我们两天的大会中,我从会议记录里面摘下来我们整个的讨论,我觉得是具有启发性的,这些国际的机构代表超过100万的设计师,一致认同我们所做的事情,与现在坐在圆桌旁边的讨论者所参与的事情都是很类似的,我们使用的语言都是英语,这也不是偶然的,意味着这已经是文化讨论的一种固定形式。
……
我来总结了关于未来的设计教育,我们如何去平衡在金字塔顶端的视角和草根的需求。中国如何从OEM走向OBM?这个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我们去思考未来设计的时候,首先设计教育要考虑的是设计师是专业人士,就像工程师、律师一样的,他们需要职业的素质,他们需要以专业的水准进行沟通,有专业的职业道德,一系列的专业的标准都必须要成为我们未来教育的内容,今天的设计要求是需要有一个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背景之中的设计,设计的研究必须包括所有的这些领域,设计师可以理解他们设计的东西,他们不是在真空当中进行的,是要在他们设计背景之中进行的,那么设计师需要去为文化的多样性带来更丰富的内容,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不意味着同质、治化,它其实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自由,我们需要去迎接这种自由,设计师必须是专业社区的一个部分,如果你是专业人士你必须在一个专业的社区,你要有专业的兄弟姐妹进行合作,我们必须在这种教育机构和专业社区之间展开合作,未来教育机构他们的课程表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是这样的。另外几点,也是在我们设计宣言里提过的,设计教育是一个终生的机构,以前你可能接受6到8年的设计教育,工作10年20年30年就不需要接受教育了,现在不是这样的,我们需要这样的结构,需要允许我们的设计师,拥有一个终生学习的一个架构,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我们必须有意努力,构成这样一个结构,允许或者鼓励我们教员终生学习,我们的教学机构,我们专业机构需要去为我们提供这种终生学习的形式和基础。教育设计师在专业的环境里面,我们这些学校还需要扮演教师的角色,去教育公众,教育工业界和政府,告诉他们如何使用这个呢?对于不理解设计的人需要理解设计是什么。我谈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内容,我们有很多在眼前的工作要做。你必须控制自己的命运,掌控自己的命运,倾听教授是好的。但并不是永远都有用,你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你必须定义,决定你的目标。如果一个国家有一个5年计划,你也应该有一个5年计划,每一个设计学生都应该去提出自己的个人5年计划。你可以改变它,你应该知道未来走向什么方向,你想成为什么人,如果你没有这样一个计划,你不可能到达任何的地方。你必须要有这样一个长期的目标,简而言之,设计教育更多讨论设计进程,而不是谈设计的结果,设计是瞬间即逝,设计能力是好的,过去的设计例子不可以展示设计的进程和过程。设计师在未来要成为代表他们的大势,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与整个的人类世界。作为设计师这个是未来的一个总目标,谢谢大家。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未·未来」官方网站
「未·未来」 全球教育计划
筹备委员会:
高洪、范迪安、董长侠、苏新平、王少军、王晓琳、张子康、宋协伟
主任:
高洪、范迪安
学术主持:
范迪安
总策划
宋协伟
统筹
秦建平、靳军、王子源、张欣荣、任英顺、高高、纪玉洁
策划执行
程书馨、李文龙、潘镜如、薛天宠、柏林、李明威、龚奇骏、李昳尘、李峥
策划支持
李玉峰、陈小文、费俊、周子书、蒋华、周博、薛江、孙帅、叶骞、李磊
多媒体制作
陈卓、张文超、王黎明、刘桂羽、熊樱菲、李鹏飞、任龙、董海芳、 胡绿 、吴碧琳、何聪进、李江南、李明心、陈冠恒、方娜、王舒、郭童谣、庞雯、吕郑鸿、张永基、何守一、刘小鹏
形象设计
何君、叶骞、龚奇骏、李峥
空间设计
薛天宠、梁欣、马鑫、王楚霄、赵靖雅、张天钢、沈星逸
媒体宣传
徐新立、吴琼、章燕紫、朱莉、王姝、程书馨、李文龙、潘镜如、迟鹏、王艺丹、谢梦荻、郑涛、薛江、李峥、胡帅、安静、芦皙、田钊菡、肖冉、张芷蘅、宋涵、龚奇骏
项目协调
张欣荣、任英顺、王选政、潘镜如、刘晓磊、刘昶、杨宁、车静、陈华、杜国光、陈馨、王艺丹、许露丹、姚地
未知,欲知。未来,已来。
The unknown, will be known. The future, i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