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未来  |  “可持续设计教育:助力双碳目标”  公开课成功举办!

2023-01-19



2023年1月14日,「未·未来」“可持续设计教育:助力双碳目标”公开课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频号与“理论可持续生活”B站直播间成功举办。“可持续设计教育:助力双碳目标”公开课(以下简称“公开课”)是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可持续设计研究方向与LeNS China(中国可持续设计学习网络)联合策划,邀请到来自国内外多所院校,致力于可持续设计研究与实践的专家、学者分享成果,探讨未来。公开课分为A、B两个部分,A部分作为B部分嘉宾深度介绍,已于1月9日以推文方式一次性放送了十一位专家多年来在可持续设计教育中的成果与经验,供大家更自由地提前浏览与交流。1月14日晚18:30线上直播B部分嘉宾学术研讨。借此希望促进国内各高校间成果交流,积极探索可持续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与协作,为可持续设计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学生及有志之士创建交流学习的机会。




公开课B部分作为院校链接的交流会,也是共商未来的筹备会,本次采用紧凑的三小时公开课的形式向大众开放,文章结尾处附有公开课B部分直播回放。



1

板块一·嘉宾致辞




公开课B部分 嘉宾交流现场



本次公开课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工业设计方向召集人,博士生导师李卫教授主持,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宋协伟教授,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鲁晓波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研究员陈冬亮先生,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Design and system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DIS)与LeNS_lab Polimi 协调人Carlo Vezzoli教授致辞。




“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如何调动我们的热情与理性回应时代话题,是我们在教学、研究、设计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核心课题。”

—— 宋协伟






“聚焦于双碳目标,我们需要国家与科学界前瞻性的研究,但我们更需要采取行动。”

—— 鲁晓波





“作为设计产业的从业者,推动可持续发展,我们可能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席。”

—— 陈冬亮





“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急需彻底变革的时代,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具备设计可持续性产品、服务与系统的能力。作为设计教育者,我们需要国际性的联合,共同传播可持续设计理念。”

—— Carlo Vezzoli




2

板块二·圆桌讨论




话题01.


“什么是可持续设计?

与工业设计、服务设计、社会设计等已成体系专业的关系是什么?”



在圆桌讨论环节,问题阐述者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新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选政教授与研讨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所所长刘新教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飞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郝凝辉教授共同开启话题一的研讨。




“如果说未来我们不再谈论可持续,我认为那是一件好事,说明可持续变成了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变成了一个基本的、支撑学科发展的驱动力。”

—— 刘新





“当我们将对可持续性的深刻理解与范式变革融入到设计学科自身发展的血液之中,让这一切消解的时候,可能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

—— 胡飞





“每个人都做一点小的改变,就可能实现一个不依赖化石燃料的未来,有这样的信心,我们才能够担当起更大的责任。”

—— 郝凝辉





“设计在未来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其实就是可持续议题。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待定义的未来。”

—— 王选政



话题02.


“中国设计教育普及可持续设计的现状?LeNS China的未来发展?”



话题二问题阐述者中央美术学院、留日博士、文旅部全国艺术学科科研评审鉴定专家赵斌教授首先针对该话题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情况。接下来邀请江南大学设计学院、DESIS Lab主任巩淼森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LeNSLab可持续设计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韩少华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工业制造艺术创新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邱越教授共同探讨。




“可持续设计教育和这个事业是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可能有更好的前途。”

—— 巩淼森





“北理工的可持续设计教育培养路径在本科阶段基本上是注重理念的培养,分布在各门理论性和综合性课程之中,在产品设计3(概念设计)和快题设计课程中更加强调。”

—— 邱越





“可持续设计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和追求,所有促进可持续设计的活动,我们都应该大力支持!前辈的言传身教是驱动我个人做好可持续教育的最大动力。”

—— 韩少华






“我们如何将可持续设计在基于中国语境下所形成的新视角打开,进而在未来的可持续设计实践中提出中国方案,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 赵斌




话题03.


“设计教育如何加强可持续性意识?如何协调发展?”




话题三问题阐述者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创新设计方向召集人程书馨老师首先以央美设计学院2017年本科生小组毕设为引,介绍央美如何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17条目标”融入学生创作中。进而介绍本话题研讨专家,四川美术学院、绿色研究院院长、景德镇陶瓷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立端教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朱小村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绿色设计创新方向协调人张立博士。




“教育工作不是在真空里的,它应该依附于国家的发展,依附于国家在每一个不同时期的重大关切。”

—— 王立端





“可持续性是人类文明的可持续。简而言之,它是一个理智的自利,是我们人类为自己的未来所担忧!”

—— 朱小村





“开放性会促成共同创造,共同创造也会成为改进和促进社会创造力的工具,从而加速可持续发展。”

—— 张立





“我们非常希望未来所有的青年设计师天然的责任中都带着对于可持续性的理解。”

—— 程书馨




话题04.


“设计如何助力双碳目标?”



话题四的问题阐述者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设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海军教授首先认为话题四相较于前面三个话题更具有目标指向性。之后向湖南大学、欧盟-湖南大学LeNS可持续设计实验室负责人张军副教授,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生活方式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颂飞教授,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网络清华实验室联合负责人钟芳博士,三位研讨专家介绍话题四的研讨架构并开启研讨。




“双碳目标是清晰的、可度量和评价的,设计参与路径需要从‘以人为中心’转型为‘以低能耗和生态系统为中心’,设计的价值除了创造美好生活,更要兼顾生产和消费活动与碳排放的关联影响和重构。”

—— 张军





“我最初理解‘双碳’是会不自觉的把‘低碳’、‘双碳’跟人类的碳基生命联系起来。感觉我们讨论好像是生命要回到本源层面来思考一样。”

—— 何颂飞





“参与式设计在我看来是双碳设计,甚至是更大范围的可持续设计里非常重要的方法。”

—— 钟芳





“设计在一个具体的双碳目标框架下,它具有了一种行动性。”

—— 海军




话题05.


A部分问题回答与自由问答



在自由问答环节,刘新教授与张军副教授对前四个话题的讨论进行了简短地总结与回应,并对未来形成中国联合开放的可持续设计交流平台进行展望。




“(可持续设计的研究)并没有总体目标上的改变,一直是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只不过了解不同阶段目标特别重要。”

—— 刘新





“既然有了共同的目标,那我们就一起把我们国内的可持续设计教育,真正的做成一个好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 张军




3

板块三·展望



李卫教授



本次公开课召集人、主持人李卫教授在板块三作总结发言。首先感谢并回顾了中央美院四位同事与其他院校十二位专家关于四个话题的精彩演讲,着重通过解读同济大学具有前瞻性的教学与自己亲身经历的南非开普敦水危机研究项目的两个事例,表达了呼吁全社会应当强化可持续意识的重要性。其次表达了将可持续设计教育的交流继往开来的愿望,倡议各院校在这次公开课的基础上,将活动延展一年,乃至长期持续下去。临近结束,李卫教授对即将开展的“设计新目标99+助力双碳目标”的主题展做了案例征集的说明(具体内容将另行公布)。随后主持人李卫教授邀请嘉宾以及公开课工作人员云端合影留念。




全体嘉宾与工作人员合影



此次公开课正值北方小年夜,在辞旧迎新之际,公开课策划团队参照由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北京服装学院联合研究,撰写的《低碳会展设计导则》中关于会议纪念品的低碳原则,精心准备了一份送给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嘉宾、专家、工作人员、直播间的观众朋友们的新年礼物——电子版+AR癸卯兔年参会纪念卡。该礼物不组织印刷、也不安排邮寄,以一张电子纪念卡为入口,送给所有参会者一个饱含情谊的AR祝福,欢迎更多的人加入可持续设计的大家庭。


最后,李卫教授宣布「未·未来」“可持续设计教育:助力双碳目标”公开课圆满结束!祝大家小年快乐!




电子版+AR癸卯兔年参会纪念卡



公开课B部分 

 直播回放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以下是李卫教授总结演讲的全文:

首先感谢我的四位同事,他们分别来自交通设计、产品设计、创新设计和设计管理四个方向,也说明可持续与各专业是密不可分的。另外,更要感谢12位其他学院的专家学者、近三个小时极具启发性的发言。大家分别从理论层面梳理了可持续设计的概念;从时间维度回顾了可持续设计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从实践角度交流了可持续设计教育的经验与期盼;正如王立端老师所说,当前与其我们把精力放在讨论名称,不如暂且以可持续作为宏大的背景,关键是深入探究社会问题,所以最后将问题定位到设计如何助力中国在2030年做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也是当下国家对世界的承诺。

今天的交流对我启发很大。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逐一描述体会,下面仅以第三个话题中朱小村老师介绍的课程表达我的感受,我此前有幸在线参与了这个课学生汇报交流,我相信36课时已经让各专业上百位未来的设计师意识到了研究可持续的价值我也相信未来的这些意识会生根发芽。我建议大家会后都仔细浏览这些专家真情的奉献。同时我由钦佩娄永琪院长的高瞻远瞩。与此相比,我就自惭形秽了。其实早在2007年,我曾经作为中国代表受邀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国际绿色大会,而且做了主题演讲,但遗憾的是,当时全然不知可持续为何物的我,在经历了此次交流后,非但没有融入,而得出绿色设计不切实际的结论。以至于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之后,才意识到可持续的真正价值,这一晃就是十多年。我想此时此刻国内大量的企业家、设计师和大众都在经历着我所走过的弯路。根据今天的交流,更加强了我的认知,可持续不是个门类,而是所有工作的基点,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即便你建立的作品多么辉煌靓丽,都有可能是建立在沙丘之上的楼阁,倾覆也许只是瞬间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应当提升可持续意识,就像健康的“1〞对人的意义一样,树立可持续的价值观就是百业的“1”,没有这个“1“,后面的“0”再多,从人类发展的维度看,也许危害会更大。


今公开课开始前我十分尊重的童慧明教授建议我们能够多交流一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我十分理解他的想法,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话题,所以想借此机会通过讲一个我的亲身经历来继续阐明微信不能表达清晰的观点。


那是2018年10月,也是宋协伟院长组织的「未•未来」活动,与国际院校合作,我负责带队与南非开普敦大学D-School平台合作,研究城市水危机问题(详细过程大家可以看我A环节视频),现在简述结果是,开普敦尽人皆知他们的城市是缺水的,所以我们的调研十分顺利。但当我们进行下半段北京节水研究工作坊环节时,对于北京极度缺水的事实,被调研的北京市民普遍认为是小题大做,殊不知国家为北京市民付出了怎样的高昂代价。从这一个侧面,可以说明,即便我们开发了节水产品,但如果大众没有意识,就不会有商家去市场化。而把水危机扩展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大众的认知力与最容易感悟到的水危机问题相比也许更令人担忧。今天从张立博士的分享佐证了在设计界也是如此令人堪忧,所以,我认为当下的首要问题是在设计院校内普及社会忧患意识,也就是发现问题、认清问题、宣传问题,当然,我们也要加强博士、硕士,甚至是本科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训练,但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校的老师学生更应当多做前瞻的实验研究,与具有示范性的实践探索,而当我们培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融入社会后,他们与逐渐成熟的企业家一起,在具有一定认知的土壤上,一颗颗已经浇灌了可持续营养的秧苗才有可能结出硕果。就如埃佐•曼齐尼在《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一书中所描绘的:现在的可持续设计师就像是在海洋里的孤岛,但只要坚持与协作,就有可能形成岛屿,最终浮出水面成为陆地。我想这正是我们当下的处境,也是我们组织此次活动的初心,我们希望今天的交流,使曾经孤独的你与更多加入的志同道合者一起交流合作,形成一个个岛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拥有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与世界协伴同行。



我希望今天的研讨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大家深入的交流才刚刚开始。如果过去十多年的努力是开创了中国可持续设计教育的局面,那么我们希望把今天当作一个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交流,将可持续设计教育推广传播开来。今天采用直播会议方式,以及之后的回放推文,除了已经在实践的先行者的交流,更主要是要让更多的院校和大众关注与加入进来。


为此我们更希望这次交流是开展系列交流活动的序幕,我们建议接下来各位专家学者集思广益,就像春天播种,等到秋天我们再相聚,分享一年的实践果实。而且我们应当将这种交流持续下去。「未•未来」,我理解今天短暂的聚会,未来将记住我们为未来的努力。今天我们理清了头绪,是为今后的实践指明了方向。我们建议今年秋季再次相聚,开展包括国内外在学术、实践等多种形式的交流。

——李卫
「末•未来」“可持续设计教育”公开课召集人
2023.1.14晚



最后,在此感谢以下院校、机构、课题组对本次公开课的大力支持!

(*按名称首字母排序)



巴西巴拉那联邦大学(UFPR)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绿色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新疆艺术学院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中央美术学院


工业制造艺术创新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绿色设计创新方向

国家设计管理研究中心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DESIS国际联合实验室(DESIS Lab)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文化溯源与设计创新专题组”

欧盟-湖南大学LeNS可持续设计实验室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DESIS国际联合实验室(DESIS Lab)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态设计研究所

中国生活方式设计研究院

Design and system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DIS)

LeNS_lab Brazil

LeNS_lab Polimi



 「未·未来」开放课堂

【可持续设计教育:助力双碳目标】


|学术顾问|

高洪、范迪安


|学术主持|

范迪安


|总策划|

宋协伟


|学术召集人|

李卫


|课程策划|

李卫、刘新、张军、何颂飞、钟芳


|课务统筹|

赵雪薇、许宏芳


|公开课B部分工作组|

唐赫阳、王肇嵘、常佳楠、孙明健

徐同舟、胡夏莎丽、易如婳、熊李柱

罗家俊、张嘉容、罗慧芝、郎启越

何聪进、赵航、李茗玥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指导单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设计学科评议组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798CUBE

网龙网络公司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北京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中心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澜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陆合恒通科技有限公司

U设计周

LeNS可持续设计学习网络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可持续设计专业委员会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艺术设计学、工业设计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危机与生态设计、艺术治疗、服务设计及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


更多资讯可关注CAFA设计学院官网 

http://design.cafa.edu.cn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星号为必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