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  ·  未来  |生态远见计划系列论坛①:“生态青年创变者”

2021-10-26


「未·未来」全球教育峰会

生态远见计划系列讲座 ①



“生态青年创变者”

Ecological young innovators



讲座时间:2021年10月26日 

周二 14:30-17:00


讲座地点: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四层公共空间


学术主持 | Academic Advisor

宋协伟 Song Xiewei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学术召集| Academic Convener

景斯阳   Jing Siyang(Autumn)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生态危机设计方向召集人


讲座主持|Presided over the lecture

李晨雪 Li Chenxue






主讲人|Speaker



张可人


中央美术学院学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英国帝国理工双学位创新设计工程硕士。现任group9design设计总监,衍知科技与格顿信息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专注于创意设计方向,致力于融合生活美学与设计思维并结合当下科技生产技术。被设计上海评为2016中国设计新星,曾获多项国内外设计奖项并参与重要展览(如英国V&A博物馆、伦敦设计周、米兰设计周及荷兰设计周等)。作品曾多次被主流媒体刊登并报道(如dezeen,AD,ELLE,Design等)并与多家设计公司合作并提供创意设计服务。近来正参与主持海洋生态机器人研发及碳中和生态产品设计等新兴设计方向。



讲座简介 | Introduction

“双碳目标”下的设计机遇

Design opportunities in "carbon peak and neutrality goals”



“碳达峰碳中和”(即“双碳目标”)是近来中国政府对世界做出的郑重承诺。长远来看,此政策将影响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其中涉及到的设计生产活动是极其重要的。从供应端看,首要的是产业结构变革,核心是推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开展CO2等温室气体治理的生态产业及产品设计。那么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设计的体现在哪里?我们是否能够运用设计的力量来推动“双碳”计划的发展?此次讲座将围绕“双碳目标”来介绍设计在CCER政策下的发展意义及可能方向。


主讲人|Speaker



刘诗宇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研究硕士(MDes)在读,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与公共领域,致力于跨学科的生态研究,曾任哈佛大学Kirkland Gallery共同策展人。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讲座简介 | Introduction

两种视角:我们栖居其间的尺度 

Two Visions: The World We Live In-between



讲座将从一组图像出发,讨论不同尺度下身体与自然的关系,启发对于人类与生态关系的思考。在研究方法层面,尝试探讨“提问-研究-创作-公众参与”在一个项目中如何相互作用,推动思维领域的扩展。


主讲人|Speaker



王碧云



艺术家和作家,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学士。背景以视觉传达和视觉与批评学为主, 研究方向涉及到无形媒体、空/气、当代艺术和展览实践。2020论文主题以Fictionalizing Terra: Climate Fiction and Wandering Earth (土地虚幻:气幻与流浪地球)。在过去五年中一直与Joseph Grigely(约瑟夫·格里格利)在Hans Ulrich Obrist Publication Archive (汉斯·乌尔里奇·奥布里斯特出版档案)工作合作。参与央美设计学院与伦敦世纪博物馆、央美美术馆和设计学院合作的《万物生息》展览。






讲座简介 | Introduction

无形媒体:空气危机 

 Intangible media: The crisis of air



面对危机,我们如何面对那些看似看不见的东西? 我们控制气候的短期方式创造了对空调生活方式的期望—不太冷,不太热,但“恰到好处”。 但这种舒适程度说明了什么? 在气象层面和情动层面? 空气意识既可以被看到,也可以被体现,因此在解析这一点时,本次演讲将介绍在物理和概念上感知的空/气。



主讲人|Speaker




蔡艺璇



独立策展人,创作者,研究性艺术组织Conversazione(CVSZ)创始人。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建筑系,现工作于MAD建筑事务所。创作领域涉及建筑设计、短片电影和实验剧场,致力于探索生态气候、媒体技术与空间政治等跨学科议题。策展项目“齐物生息:堆栈地貌中的自然系统变动”进入2020OCAT研究性展览。展览“振动的云层”获设计策展计划策展人奖,并在设计互联展出。创立CVSZ后的几年间,于北京/纽约组织近百场论坛、放映及戏剧工作坊。




讲座简介 | Introduction

他们试图操纵一场风暴

 Attempt to Control the Weather


人类对天气控制的渴望,来源于对不可控环境的忧惧,以及自身脆弱的迟疑。通过改造陆地、海洋与天空来扩大宜居环境,贯穿了整个工业化和殖民主义历史,也是气候现代历史的开端。我们对大气的脆弱与易变了解的越多,越会求助于技术来弥补和控制这种脆弱性。技术、控制与忧惧的困局在全球疫情下进一步凸显,空气所代表的自由、亲密与共享站在了疫情控制所需要的隔绝的对立面,保护主义激发了更为严苛的全球监控系统。而个体的流动、病毒的逃逸和风云诡谲的大气图谱一般---变化莫测,并非数据建立的有限世界可以模拟。人类渴望控制天气、更有追逐龙卷风的人,以柔软的身躯介入风暴中心。我们对天的发问,也是对“权利与控制、自由与生存”的提问。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星号为必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