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无形的线索:材料如何将我们与世界相连
2021.11.01 18:30-20:00
***
| 讲座嘉宾 |
Studio Swine
| 学术主持 |
宋协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 讲座主持 |
王乃一
“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联合策展人
| 主办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Studio Swine 是由日本建筑师村上梓(Azusa Murakami)和英国艺术家亚历山大·格罗夫斯(Alexander Groves)组成的设计工作室。“Swine”并非是字面意思,而是“Super Wide Interdisciplinary New Explorers”(超级跨领域的新型探索者)的缩写。Studio Swine 创作跨越了艺术、设计和电影等领域,探索了全球化时代下地域身份和未来资源之间的平衡。他们的作品结合了深入的语境研究和对材料的实验性应用,创作的影片曾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他们的作品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出,其中包括伦敦V&A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等。Studio Swine 目前由 Pearl Lam 画廊和 PACE 画廊代理。
| 讲座简介 |
讲座将重点围绕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如何通过材料和地域性认知探索世界,以及如何建立项目研究和创建新的实践系统。
| 作品 |
Sea Chair, 2012 © Studio Swine
Sea Chair 是用从海洋中回收的塑料制成的。Studio Swine 和当地渔民一起把这些塑料收集起来,制成环保意味深远的“海洋椅子”。
Hair Highway, 2014 © Studio Swine
Studio Swine 在进行一项关于全球头发产业的调查时发现了山东这个全球头发交易的中心。Hair Highway 记录了他们跟踪长发从被剪下、进入市场,到最终被制作成为作品的过程。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头发这种自然资源也在随着增加。亚洲人头发的生长速度最快,比热带硬木高出16倍,同时具有相当牢固的特点,一根头发能承受100g的重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硬木进口国和头发的出口国,Studio Swine 结合头发和天然树脂创造出一种复合材料,为地球日益减少的硬木资源带来可持续的替代品。这种复合材料极具美学性,其纹理让人联想到龟甲、抛光牛角或来自异国的硬木。
Fordlandia, 2016 © Studio Swine
Fordlandia 系列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亚马逊雨林深处的一座鬼城,这座鬼城由美国实业家亨利·福特在20世纪20年代末建造,目的是为他的汽车帝国供应橡胶。Studio Swine 通过作品来创造了一个虚构的家庭空间,其中每一件物完全由亚马逊雨林的橡胶和其他材料制成。作品探索了自然和工业之间的关系,质疑了亨利·福特试图以他的工业利润驯服自然的意图。
New Spring, 2017 © Studio Swine
2017年,Studio Swine 与国际知名时装品牌 COS 在米兰设计周中合作展出了沉浸式互动装置 ”新泉“(New Spring),该装置将一种易消亡的材料置于一个新的环境中。轻薄的雾气在空中弥漫,那些透明像泡泡一样的形态被称作“花朵”,它们漂浮于观者四周,当与皮肤接触时会变成雾气散开,但遇到有纹理的织物便可短暂停留,不会立即破裂消失。Studio Swine 遵循了大自然的物理原理,也保留了那些消散的美丽瞬间。这些透明的“花朵”是该装置大胆的设计,中间的树状雕塑的灵感来自于意大利宫殿的华丽枝形吊灯和米兰柱以及拱门的建筑。
Infinity Blue, 2018 © Studio Swine
Infinity Blue 是 Studio Swine 为位于英国康沃尔郡的伊甸园计划制作的全世界体积最大的一个陶瓷雕塑。该雕塑高 9 米,重 20 吨,是一个沉浸式装置,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世界上最小的生物之一,蓝藻。大约 30 亿年前,这个最古老的地球生物利用了氧气进行了首次光合作用,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我们星球的性质。这座雕塑不仅是对蓝藻的致敬,也是对生命起源的回顾。
Studio Swine 在作品中凝结了时间,让我们瞥见了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微型世界。在雕塑的表面,粘土和氧化釉反映了康沃尔郡的采矿历史,瓷砖上的纹理图案是从斑马和珊瑚得到的灵感。而在雕塑内部,32 门漩涡大炮发射烟雾环,将我们带入了地球大气层的历史,一呼一吸,如风如己。烟雾中混合的海水、岩石、大地和森林等气味由 Studio Swine 与巴黎香水公司 Givaudan 合作开发。
Bubble Booth, 2019 © Studio Swine
气泡形态的奇妙和它们互锁矩阵背后的物理原理启发了这个碳中和、零浪费、可重复使用的展示形式。这是为 Instagram 在设计迈阿密(Design Miami)的首展而设计的,展品悬挂于气泡结构之中进行展示。Bubble Booth 是一个灵活的充气展示系统,也是设计迈阿密史上第一个碳中和展示结构,它旨在解决通常在全球博览会搭建过程中对材料的浪费问题。
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7日至10月17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1层、2层A展厅
中央美术学院团队
总顾问:范迪安
展览策划:宋协伟
展览总监:张子康、韩文超
展览统筹:王春辰、高高
策展人:纪玉洁、周博、王乃一、薛天宠
设计总监:薛天宠
设计团队:马鑫、刘起、吴嘉琪
展览协调:马奕奕、王碧云、郭璎萱、高然、赵卓夫
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团队
展览策划:埃莉诺·沃森
展览统筹:西尔维娅·梅洛尼、艾丽卡·贝蒂
展览设计(概念):vPPR建筑
视觉设计(概念):Twelve设计
***
| 第二届「未·未来」全球教育峰会 |
未来教育,智慧启蒙
Future Education, Enlightening Wisdom
「未·未来」集合全球教育、科学、设计、文化、政治、经济、生态、商业等领域中的优秀学者、科学家、科技实验者、未来预测者、设计研究者、社会学者、商界精英分享前沿思想,探究创新思维,启蒙未来智慧。
第一届「未·未来」全球教育计划倡导发起“全球教育共同体“,秉持了“跨文化、跨领域、跨时空”的原则,塑造了一个专家汇集、跨界碰撞、多元发声、合作共赢的全球「未·未来」平台。
第二届「未·未来」全球教育峰会计划在2021年12月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知识传播型传统教育方式岌岌可危,未来型设计人才培养成为全球设计教育的新目标和新起点。未来设计教育应在“学术、艺术与技术”的多元思维构建下,以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科学以及政治等综合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运用全球视野、战略导向、学科融合,系统再造和标准升维等组合策略,为培养多能型未来人才提供理性引导。
此届峰会主题为“教育重塑”,我们试图通过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的反思,重塑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方法,进而建立一个开放的智慧型设计教育平台。
设计是洞察和化解人类危机的基本手段。2020年席卷全球的疫情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类对全球生态的改变已经造成了一系列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危机是产生时代变革的契机,超级变革的时代是超级产业诞生的土壤,超级产业将呈现出经济、科学、社会、生态、艺术、设计等跨领域协同共生的发展态势。在全球关系亟待重塑的时代,如何集成人类共同智慧,设计工作如何介入未来的人类安全共同体、网络命运共同体、健康命运共同体、人文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等新型关系,无疑是全球设计教育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新的契机,融合东西方思想,共同创建一个更具弹性、更加美好的未来。
未知,欲知。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生态危机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