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未来」全球教育峰会
艺术治疗系列讲座
第四场 11月10日 周三 18:30-20:30
亚洲视阈:艺术治疗的教育探索与实践
Perspectives on Art Therapy Practice and Art Therapy Training: Developments from an Asian Context
学术主持 | Academic Advisor
宋协伟 Song Xiewei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讲座主持 |Host
张欣荣 Zhang Xinrong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
学术召集| Academic Convener
石韵媛 Shi Yunyuan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治疗方向教师
筹备与执行 |Organizing and Executing
石韵媛 Shi Yunyuan
倪明 Ni Ming(Viviana)
林令瑜 Lin Lingyu
主讲人|Speaker
Ronald P.M.H. Lay,国际心理健康从业者、研究者和艺术家。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艺术治疗专业主任。他热衷于探索多元的合作模式,通过艺术项目促进社会参与、链接大众,并通过艺术创作的内在力量和包容性释放个人创造力。
Ronald曾经在法医心理健康领域工作多年,并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目前他致力于倡导亚洲艺术治疗的创新发展。
他是《Found Objects in Art Therapy: Materials and Process》的主编,曾发表多篇艺术治疗专著和文章。他持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创意艺术治疗协会(ANZACATA)、艺术治疗认证委员会(ATCB)、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新加坡艺术治疗师协会(ATAS)的执业认证和专业会员身份。他致力于通过演讲、工作坊、咨询和督导等方式对艺术治疗进行全球推广,并同时从事艺术治疗硕士教育、体验式学习及文化实践相关的研究工作。
讲座简介 | Introduction
艺术治疗是一种综合的治疗模式。它的适用范围广泛,能够在不同的场景、目标群体和社会语境中进行创造性的适应、发展与应用。虽然现今与艺术治疗相关的文章和研究大多被认为是来自西方的,但这一领域在亚洲背景下的思辨与发展不容低估。
许多学者承认,有一些重要的因素影响着专业的发展。这些因素包括文化和社会规范、习俗和期望、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学科管理机构所规范的执业道德准则。以上突出了学科材料在不同地区开发、使用和获取的过程中,“文化适应”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领会艺术治疗的内涵与外延,我们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下审视这一新兴学科。在新加坡,艺术治疗专业最早由西方学者在本土医疗机构开展工作坊时引进。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具有海外受训经历并获得认证的本土艺术治疗师战略性地将艺术治疗整合到新加坡的医疗系统中。这些开拓性的努力,连同2005年发展的心理动力学艺术心理学课程体系,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学科在本土心理健康服务系统中的地位。目前,新加坡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艺术治疗训练体系。
除了提供学术教育和实践,教育机构还是一个多管齐下的通道,面向大众进行学科科普,创造性地解决心理健康、疾病和某些群体面临的社会偏见与污名,让社区、政策制定者、行业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艺术治疗作为新兴学科,正在成为一种有效可行的心理健康干预选择,并开始在政府的话语中出现。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长期影响下,拓展艺术治疗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需要。本讲座旨在强调这种积极且富有创意的实践模式在该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艺术治疗师是一群具有创造力和智慧的心理健康专家,他们拥有必要的能力,以解决人们因创伤、孤独和长期身处在紧张、焦虑和不确定的环境下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我们将讨论以追求健康和福祉为目的自我保护、平衡以及创造性的艺术参与等方面的想法和观点。
参与方式 |Participation
腾讯会议:652 576 149
(扫描下方二维码 扫码参与)
主办 | Host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School of Design, CAFA
学术支持 |Supporters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心理咨询专委会艺术治疗学组
国际创造性艺术教育与治疗协会 IACAET
创造性艺术教育与治疗-东西方视角(CAET国际学术期刊)
| 艺术治疗系列讲座 |
艺术治疗系列讲座(2021)是第二届「未·未来」全球教育峰会发起的专题学术活动之一,旨在搭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多元视角的、持续更新的艺术治疗「学术社区」。此次活动将邀请到20余位国内外艺术治疗及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行业专家、创新实践者与青年学者,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享跨界观点和最佳实践经验,共同探索艺术治疗的多维价值和中国未来的学科发展共识。
| 艺术治疗系列方向 |
作为极具跨学科属性的专业领域,艺术治疗融合了艺术学、心理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创造力研究和康复等领域的研究方法与行动策略,兼具学术性与应用性。作为一种理念,艺术治疗与人类的生存境况和本土文化紧密相连,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艺术疗愈的历史甚至贯穿于人类的整体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甚至更早。作为一门现代学科,艺术治疗已有50余年的专业发展历程,拥有相对丰富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实践经验。一方面,艺术治疗为普遍性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等)提供评估与干预策略;另一方面,艺术治疗具有增强社群凝聚力、提升社会福祉和深化教育的功能。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治疗方向秉持跨学科建设思路,结合国家“新文科”发展战略,依托央美深厚的“大艺术”传统和设计学院的现有特色课程资源,致力于在本土化语境中,形成对“艺术治疗”观念、理论和实践三层维度发展的立体性思考,稳步探索具有共识性的学科发展方向、方法与方案,以构建面向中国未来的艺术治疗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该方向将推进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社会企业与组织的多向度、深层次对接,积极开展跨学科与跨文化合作,填补艺术治疗在中国学术领域发展的空白,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学术研究及实践平台。该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崇高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兼具国际视野、专业素养、文化思辨和技术应用的综合性艺术治疗人才,以满足未来学科发展与社会现实需求。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生态危机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