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未来」演讲实录

MIT媒体实验室伊藤穰一  

2018-01-03

封面伊藤.jpg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The MIT Media Lab)是一个实验室,一个非常奇怪的实验室。或者我们应该说它是一个部门,一个系。但是它是什么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所从事的工作,一些关于创新性的工作。媒体实验室一共有25个小组,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从事研究。有的小组从事机器人研究,有的从事生物科技研究。

 

……


 

我加入媒体实验室学到的第一个词语就是“反学科 Anti-disciplinary”。什么是“反学科”呢?在全球大多的学校里大家都会进行分学科教学,学生要么学习化学,要么学习其他理科学科。学校里的不同系所根据所研究的不同学科进行划分,因此大多数的理科学校都非常的注重在某一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在很多情况之下,当然在座的艺术院校的同学老师们以及其他领域的专家们,大家都会意识到这个问题——想要将这些根据学科划分的领域进行连接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所以,“反学科”这个词告诉我们,研究应该超越学科、超越领域。
一些教授和一些同学们会发现:凭借现有的知识在现在的领域进行研究出现了困难,有时会没有办法继续推进。所以一些政府的基金组织,或者一些社会上的基金组织就开始出资鼓励大家来进行新领域的研究或进行跨领域的研究。

除了“反学科”,媒体实验室还有一个概念叫做“创意的圆环”,也被称作“创意周期”。我们可以将创意创作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循环或者是一个周期性活动,就如同生物学中的新陈代谢一样。

640.jpeg

                                                                                                                                             来自演讲者ppt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圆环图的上半部分——关于信息感知(Information)的部分,它包含了艺术(Art)、科技(Science)。在圆环图的下半部分,我们称之为关于生产(Utility)的部分,包含了设计(Design)、工程制作(Engineering)。所以,想象一下循环的左边和右边应该是什么?左边是关于文化(Culture)的部分,右面是关于自然(Nature)的部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科技(Science)在圆环中扮演的角色,或许就是感知自然。所以我们如何生产知识呢?工程是将知识对社会有所作用的转化活动,设计就是尝试使用这些活动,也就是使用我们制造的社会模型将我们的知识转化为行为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总体而言,“创意的圆环”中大的四个部分就是这样分割的——艺术(Art)、科技(Science)、设计(Design)、工程制作(Engineering)。


在媒体实验室,我们都是把圆环中所有的部分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的,如同经历循环一样的使用完整的创意圆环。所以,我们认为在未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希望所有的这些学科可以少一些分割,多一些互联。这就是媒体实验室目前想做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需要将设计和科学联结在一起呢?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那什么是复杂的系统,什么是自适应系统?这就像是我们生存的生态系统或者我们身体自身的系统,有很多活动在同时发生。我们身体的自适应系统确保我们在有突发状况时能进行自我调整。比如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自己进行调整以自我适应这种情况;再比如当气侯变化的时候,虽然我们总是破坏环境,我们可以适应新的气侯环境。
640-1.jpeg 


……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人类如何进行适应。就像我们的身体适应大自然那样,如何可以管控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变得更强有力。我们不是要让事情变得更有秩序,也不是要让变得更加的复杂。我们现在有很多使用机器的机会,但是我发现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一个错误的方向,如果我们使用更大型的机器也只会让我们更快速的朝着这个错误的方向前进。更多的使用艺术和设计可以帮助人们去理解科技,从而引导社会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最重要事情就是机器改变我们学习的方式,帮助我们学习。


越来越多简单的工作可以通过机器完成,机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很多记忆类的工作。工业革命之后我们需要很多的白领来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就如同过去我们需要很多体力工作者,很多蓝领来做大量的工作。实际上在未来,白领的工作也许也会被取代,整个的教育系统也应该发生一些改变。但就目前而言,教育系统或者说是教育模式并没有发生大的进步。现在的教育模式所教授知识的方式就像是把一个百科全书灌进人们的脑子里一样,让人们像机器一样接受知识。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也并不是社会需要的。

 

……

 

当我们开始去想象电脑、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或者可以改变我们学习的内容,我经常会使用这种说法——学习行为(Learning)会超过教育行为(Education)。“Education”是“教育”,是别人对你做的事情,是别人教育你;而“Learning”是“学习”,是你自己的行为。学习是个人对于一件事情有热情,然后进行主动的探索。所以很多时候非职业的、业余的爱好者们更会“学习”。在AI的时代,机器可以帮助我们完成重复性的工作帮助我们记忆从而使我们变得更强大,但还是有很多的事需要我们自己去完成。如何进行创意型的学习,如何成为创意型的学习者呢?特别是在现在,我们的岁数会越来越大的时候。


媒体实验室探讨并利用“Four P”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进行创意工作,它们分别是:项目(Project)、伙伴(Peers)、热情(passion)、玩(Play)。


第一个“P”是项目(Project),从事大量的研究。书本上面的知识在真实的生活中应用起来实际上是有难度的,当你成为一个机器人之后以物理方式的学习会变得快速起来。媒体实验室会使用一些项目让艺术家,机器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在一起合作,项目其实就是大家一起做一些事情。在媒体实验室我们经常会说“学习通过做项目来实现”。

第二个“P”是伙伴(Peers),我们今天也谈到了“Peers”这个概念。他可以是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你的同行,或者你的同业。大家在合作中要彼此互相教学,彼此相互学习。这样合作式的工作比在课堂上或者单纯阅读文本学习到的东西更多。


第三个“P”是热情,也同样重要。你的激情会决定你愿意去学什么东西。如果我们去了解一下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就会知道他们都是跟随着自己的热情和激情去学习研究的。研究的过程需要“热情”来鼓励、激励他们。传统的教育系统非常在意学生使用一个标准流程来学习,但是在媒体实验室我们强调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热情,追寻自己有热情的事,然后通过这一过程学习不同的技术或技巧。


除了通过项目与伙伴合作来有热情地学习,玩耍(Play)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在你玩耍的时候,你用一些有预测性的趣味的测试进行研究,同时获得一些财务上的回报,这个过程要比所谓的“努力学习”好多了。对于创意相关的东西来说,压力在有的时候会帮助我们提高效率,但有的时候也会让工作的速度慢下来。所以,使用一种特别娱乐的方式,用一种玩儿的方式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640-2.jpeg


在现有的教育系统下,很多学校使用的是课本而不是项目;同学们自己学习而不是和同伴一起学习,这无形之中为教育的过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学校都认为玩耍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但是我们媒体实验室正好相反。对于媒体实验室来说,项目,伙伴,热情还有玩儿的精神都很重要!


……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未·未来」官方网站






「未·未来」 全球教育计划


筹备委员会:

高洪、范迪安、董长侠、苏新平、王少军、王晓琳、张子康、宋协伟

主任:
高洪、范迪安

学术主持:
范迪安

总策划
宋协伟

统筹

秦建平、靳军、王子源、张欣荣、任英顺、高高、纪玉洁

策划执行

程书馨、李文龙、潘镜如、薛天宠、柏林、李明威、龚奇骏、李昳尘、李峥

策划支持

李玉峰、陈小文、费俊、周子书、蒋华、周博、薛江、孙帅、叶骞、李磊

多媒体制作

陈卓、张文超、王黎明、刘桂羽、熊樱菲、李鹏飞、任龙、董海芳、 胡绿 、吴碧琳、何聪进、李江南、李明心、陈冠恒、方娜、王舒、郭童谣、庞雯、吕郑鸿、张永基、何守一、刘小鹏

形象设计

何君、叶骞、龚奇骏、李峥

空间设计

薛天宠、梁欣、马鑫、王楚霄、赵靖雅、张天钢、沈星逸

媒体宣传

徐新立、吴琼、章燕紫、朱莉、王姝、程书馨、李文龙、潘镜如、迟鹏、王艺丹、谢梦荻、郑涛、薛江、李峥、胡帅、安静、芦皙、田钊菡、肖冉、张芷蘅、宋涵、龚奇骏

项目协调
张欣荣、任英顺、王选政、潘镜如、刘晓磊、刘昶、杨宁、车静、陈华、杜国光、陈馨、王艺丹、许露丹、姚地




未知,欲知。未来,已来。

The unknown, will be known. The future, is here.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星号为必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