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美术教育大会设计论坛“教·育未来”(第四场)

新时代美术教育

2018-11-13

       2018年11月4日上午,国际美术教育大会设计论坛教·育未来接近尾声。会议仍然在中美术学院5号楼多功能厅中进行。首先,论坛主席、召集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向各位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经过了紧张而密集的三天会议,嘉宾们克服了重重障碍,仍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继续第四天的会议,并详细的介绍了参加论坛第四场的各位嘉宾。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第一位演讲嘉宾,以色列申卡尔设计与工程学院的院长尤里·塔米尔教授首先跟大家分享了在大学里做过一些项目。如何利用艺术设计的课程来重新塑造高等教育以及特拉维夫现在的教育形式。并通过几个案例研究分享她们对于融合的兴趣,以及如何把知识融合起来;如何提供新的内容成为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亮点所在。


image.png


第二位演讲嘉宾,开普敦大学设计思维学院院长理查德·佩雷斯教授首先谈了他们所在大学的传统设计,同时又讲到他们思辨需要打造的环境,由此来引出对于设计学科的反思与思考。同时他提出了对那些接受专业设计训练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五点:第一,要有同理心,能够帮助团队进行社会就同和交流第二,帮助团队实现整个跨学科的过程;第三,需要进行反思;第四,方法中保持灵活第五,共事方式。以及五个关键技巧;第一,全面的观点第二,要对错有容忍度;第三,对于演绎和推论方面的平衡;第四,要能够适应迭代;第五,要注重最终消费者。


image.png


       第三位演讲嘉宾,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詹炳宏教授,以“全球化背景下时尚类设计高校的话语转换”为题。他从五个方面展开详细描述了他眼中目前的中国设计现状,并提出了对未来的构想与思考。即: “一、全球化与国际化:多元化的生存语境;二、中国8分钟:中国时尚话语时刻; 三、从广州沙河到深圳南油:设计师品牌梦想城镇?四、温州的故事:为大规模定制培养设计师;五、设计教育话语转换:构建多元化体验场”。同时他认为未来的知识生产和未来的知识传播是在不同的具有体验的院校之间来开展的。


image.png


        第四位演讲嘉宾,韩国PATI设计学校校长安尚秀教授分享了他们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办学历程。他认为要提高作为地球公民的意识,要让学生打开思维,跨越国界,摒弃自己的执见,能够心怀历史和天下。同时分享了PATI设计学院的一些课程内容,比如人文主义教育源于东方一家机构,教人体知识,尤其是身体的哲学;并提出了诗意也是设计学院最重要的课程,因为诗意艺术在东亚文化里面是一体的。


image.png


       第五位演讲嘉宾,日内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院院长莉斯安娜·理查特·希尔特教授展示了日内瓦意识设计研究院HEAD学生项目,这些项目是重新定义设计,从新重新定义教育。这些项目启示我们要理解到理论即实践、实践即理论,同时我们应该创造新的环境,使环境更富有动力,不论是教书还是学习都是如此。


image.png


        第六位演讲嘉宾,布拉迪斯拉法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妮娜·德·格尔德教授。她首先介绍了布拉迪斯拉法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对于设计学科的看法以及今后的发展,并通过一段精彩的视频向我们展示了她的设计思维以及对设计的定义。


 六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后,进入了论坛嘉宾对话环节。


image.png


       对话嘉宾的主持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教授,对话嘉宾:开普敦大学设计思维学院院长理查德·佩雷斯教授、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詹炳宏教授、Patl设计学校校长安尚秀教授、日内瓦艺术设计大学研究院院长莉斯安娜·理查特·希尔特教授、布拉迪斯拉法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妮娜·德·格尔德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交通工具教研室主任王选政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理论部主任周博副教授、新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安铁毅教授、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学术副院长皮尔·毛希丁·沙提克教授、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吕曦教授、波茨坦应用科学大学交互设计实验室研究员乔纳斯·帕罗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系统设计教研室主任周子书。

image.png


       主持人王中教授引出本场论坛主题:“面临的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到底到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谈起。


image.png


       安尚秀教授首先谈到对于未来,未来已来,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未来。很多科学家,社会的生态学家考虑的是地球的生态,对于未来设计师们应为地球尽一份自己的责任,从现在开始我们主要关注的应该是这一点。


image.png

       詹炳宏教授就高端与时尚方面介入全球化的视野,来思考问题,可持续就是他基本的思想,他觉得时尚里面可持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也在自己的教育系统下面也在反思这些问题。


image.png


王选政副教授以青年学生非常关注的夺冠的IG战队为例,他认为对于社会来讲,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息符号。那么这种信息符号给教育的从业者提供了非常强烈的刺激,这个强烈的刺激就在于,当我们以一个所谓的甚至带有霸权色彩的学术话语权来对拥有着一套完全崭新价值观的群体去进行教育的时候,方法是什么?这个方法是不是真的能够为他们在提供教育,还是说把他们带进了一个反教育的悖论的循环当中去。带给了教育从业者更多的启示。


image.png


       理查德·佩雷斯教授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参与设计过程,参与设计的对话,跨学科的角度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image.png


       乔纳斯·帕罗教授关注数字可视化,所以非常希望能够把那些不可视化的内容能够可视化,让公众解到数据、信息。 


image.png


       皮尔·毛希丁·沙提克教授认为设计师要有一定的观点,并且能够提出一些观点,这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观点,设计师带来什么样的质量,有的时候就是一个底层思维,有的时候就是美学的哲学。他认为我们的设计理念一定是设计师带来的,而不是其他人。


image.png


         莉斯安娜·理查特·希尔特教授提出如果要有一个有建设性的对话,考虑到这种跨学科的比较,我们需要有自己的观点,不光有自己的立场然后就突然到另一个学科里面去了,我们要站在某个出发点,不管是空间科学、图像还是声音,还是身体行为。


image.png


周子书先生谈到叙事设计,需要故事塑造世界。在他看来,专业本身可能对他来说不是那么重要了,他觉得所有的专业都是一个媒介,所有的媒介其实都是在向世界传递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周博副教授认为我们今天的产业、科技发生变化了很大变化,包括我们今天在讨论设计问题的时候也不是以前那个完全建立在物质化的世界基础之上了,今天培养一个设计师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物质化的问题,要把物质世界的问题跟虚拟世界的问题连起来看,贯穿起来看,我们在开发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时候,把一个伦理的思考、责任的思考贯注到整个流程中才有意义。

针对多样化发展之路身处西部的新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副院长安铁毅教授和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副院长吕曦教授在学科建设方面聊了自己的想法。安铁毅教授提出从中国传统文化要更加的引入到设计教育里面,另外跟科技的融合,在互联网背景下跟整个的融合,应该是更加进一步的来完善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吕曦教授认为我们还是要站在一种可持续的设计原则里面重新去思考速度、效率以及人性的各种问题。可持续性也是一个蛮宏观、宏大的话题,刚才大家也很多都说到参与或者是共同创造的不确定性,如果地球未来人还是作为创造者的主体的话,它应该是在和自然生命系统或者非自然生命系统都在创造一些完全不可确定的未来,但是在这个里面如果人还作为主体,对我们教育来讲还能够恒久一点的。


image.png


在现场对话环节激烈的讨论下,回答了全球网络对话环节。

莉斯安娜·理查特·希尔特教授关于青少年设计教育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应该需要一种可能性,希望设计学科能够把门向青少年打开,这样我们能够共同努力,能够推出特定的政策,能够给出更多的空间给青少年学习,希望他们一旦入学就能接受他们想要的教育。设计师应当具有多种素质,比如说物理、哲学,但对现在这个社会来说,对于现在而言,各种跨学科的知识,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一个设计师或者一个学生设计思维如何培养,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image.png


王中教授认为我们今天都知道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某种意义上来讲,今天60%以上的创新都是来自系统之外的,不光是设计创新,也包括艺术创作。那么如何能够特别有效的通过一定的方法带来获取知识的其它可能性? 

  皮尔·毛希丁·沙提克教授认为我可以通过某种方式鼓励学生学习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这样的选修课程,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可以把它纳入到教学的内容里面去。

周子书先生也对于学生有关感知力和推衍设计的疑问进行了解答,他认为感知力这个东西,你的原动力是什么,你到底是对哪个东西感兴趣,这个需要长期关注整个生活周围的系统也好,你的生活环境也好,你的生活过程也好,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去做。推衍设计本身也是你的行动调研,行动去思考。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星号为必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