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与中国的可持续城市水利用

「未·未来  青年之为」

2018-10-22

原创: CAFA未未来 CAFA未未来  今天

image.png


课题实践 :「未·未来 青年之为」—— 教育实践

2018年9月——2018年11月


image.png


「未·未来 青年之为」开普敦大学合作课题——可持续城市水利用


  这是一次南非与中国设计院校针对人类水资源短缺问题合作开展的有益实践。活动分别在开普敦和北京开展两次工作坊,先期通过研究开普敦的水危机作为课题开端,利用设计主导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结合创新六步骤的设计方法明确研究方向。后期返回北京进行深入研究,经过比对分析与设计完善,逐步探索适合社会更广泛的解决方案。


  选择开普敦,这座风景宜人的南非著名旅游胜地,是因为这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干旱。环顾学校、宾馆等地随处可见关于节约用水的海报,零水日限水令、海水淡化等行动正赋予实践。这场水危机正呼吁着人们从安稳的生活中醒来。


  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大量的人口压力和有限的水资源使其成为资源型重度缺水城市。虽然政府近些年在引入南水北调水源的同时,还加大了循环再生水的利用,但据统计收效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居民并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性,节水意识成为了城市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不可少的主题。

 

  因此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联合开普敦大学设计思维学院、开普敦大学孔子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共同来研究南非/中国可持续城市水利用问题。下面将呈现前期在开普敦的研究成果。

 

  这次工作坊由开普敦大学设计思维学院Rael Futerman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李卫副教授、云南艺术学院邹洲副教授分别阐述开普敦城市水资源问题、北京市水资源问题以及元阳梯田四素同构实例分享作为开题。工作坊期间全体师生经过同理心感知,多次走入人群观察、汇总城市居民真实的问题和想法、创意头脑风暴、制作原理模型、再次深入生活测试研究等环节。各组最终确定了初步设计方案,为后期的深化设计明确了方向。


  两国设计院校跨领域的合作是对共享模式的挑战,通过不同语境下探索社会问题的相似性,使学生站在全球一体化的视角看待和处理问题。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未·未来」全球教育计划是一场对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实验性探索,将秉持跨领域、跨时空、跨文化原则,集成全球学术智慧,联合全球院校与社会各界的领袖学者、科技实验者、未来预测者、设计研究者、社会学者、商界精英等,打造一个专家汇集、智慧碰撞、多元发声、合作共赢的全球「未·未来」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邀请在2017年「未·未来——激活创新」中提出相关问题的国内与海外院校,进行深入研究合作,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研究工作坊为发声主体,通过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践,以文献形式呈现教学过程与阶段性成果。

 

  国内外师生在9月底前往海外教授所在院校进行工作坊训练与学习,教育实践阶段性成果将于2018年11月1日开始在「校长论坛——国际美术教育大会」期间展出,与国际校长形成讨论互动,届时汇集全球各合作院校研究工作坊的教学过程与阶段性成果,以展览为媒介形成对话与研讨的模式,对未来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持续研讨参考,形成「全球设计教育共同体」。



「未·未来」 青年之为 – 课题实践


筹备委员会高  洪、范迪安、苏新平、王少军、王晓琳、吕品晶、张子康、宋协伟


主         任高  洪、范迪安


学术主持范迪安


总 策 划宋协伟


项目协调常志刚、王  川、徐  佳、张欣荣


对外宣传秦建平、章燕紫、张文超、薛  江


策划执行程书馨、李明威、薛天宠


多媒体与视觉陈  卓、何  君


空间设计: 薛天宠、柏  林、张天钢


行政支持: 郑钰尧、刘星伶、陈  华、车  静、郑  涛、刘晓磊




各课题负责人


艺术治疗:               Leah Gipson

                              宋协伟、何  君

艺术跨越创造:        David Gersten

                              张欣荣、张文超

未来城市环境:        Allen Sayegh

                              景斯阳、李世奇

思辨设计:               Anthony Dunne

                              王成良、王  捷

未来保护设计:        Ashley Hall

                              王选政、张  凡

非线性未来预测:    Clive van Heerden

                              刘  骁、程书馨

可持续水利用:        Richard Perez、Rael Futerman

                              李  卫、 海  军

自然防灾生物设计: Jun Kamei

                              周子书

声音艺术:               Shawn Decker

                              陈  卓、林  彤、高  宇

虚拟美术馆:          Gary Hill

                              费  俊、马志强

元文本:                  Peer Sathikh

                              蒋  华、何  浩、张洺贯

中国创造:              David Grossman

                              王子源、林存真、刘  钊、 李文龙

全球变暖可视化:    Boris Müller、Jonas Parnow

                              陈慰平、 徐  彤

人工智能设计:       Pascale Fung

                             王黎明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各海外课题组阶段性汇报将陆续推出

2018年11月1日展览、论坛将于中央美术学院盛大启幕

我们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image.png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未·未来」官方网站



未知,欲知。未来,已来。


The unknown, will be known. The future, is here.

image.png










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星号为必填项目